• <menu id="64gkg"></menu>
  • <menu id="64gkg"></menu>
  • 當前欄目:首頁 > 國學文化 > 名人名著 > 正文
    國學文化
  • 【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簡介
  • 時間:2023-09-12 17:29:05        編輯:陳心正        點擊量:1547次
  • 李大釗(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樂亭人。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1913年畢業后東渡日本,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學習,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同志一生的奮斗歷程,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歷史緊密相連,同中國共產黨創建的歷史緊密相連,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歷史緊密相連。

    2019年10月27日,紀念李大釗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舉行。會議紀念李大釗同志誕辰130周年,回顧神州大地發生的歷史性變化,懷念李大釗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勛。

    2021年4月28日,俄羅斯保存的李大釗生前唯一影像公布。

    李大釗同志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樂亭縣。那時,中國正處在帝國主義列強加緊侵略和封建統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災難之中,國家和民族瀕于危亡的邊緣。進入二十世紀,辛亥革命爆發、新文化運動涌起,特別是五四運動的發生,使中國社會出現了曙光初現的變化。李大釗同志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1913年,他東渡日本,就讀于東京早稻田大學,開始接觸社會主義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學說。1916年回國后,他積極投身新文化運動,宣傳民主、科學精神,抨擊舊禮教、舊道德,向封建頑固勢力展開猛烈斗爭。他和他的戰友們改造舊中國的決心和激情,有力激發了當時中國青年的蓬勃朝氣和進取精神。

    李大釗同志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李大釗同志備受鼓舞,連續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新紀元》等文章和演講,熱情謳歌十月革命。他敏銳認識到這場革命將對20世紀世界歷史進程產生劃時代的影響,從中看到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希望,滿懷信心地預言:“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在宣傳十月革命過程中,他的思想認識迅速提高,從一個愛國的民主主義者轉變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進而成為我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1919年五四運動后,他更加致力于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在《新青年》上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當時思想界產生重大影響,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進入比較系統的傳播階段。李大釗同志發表《再論問題與主義》等文章,通過批駁反馬克思主義思潮,論證馬克思主義符合中國需要的深刻道理。在北洋軍閥反動統治的艱難環境中,李大釗同志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創建準備了思想條件。

    李大釗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從1920年初開始,李大釗同志等革命家就商議在中國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問題。1920年3月,李大釗同志在北京大學發起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同年秋,他領導建立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和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并積極推動建立全國范圍的共產黨組織。1921年3月,李大釗同志撰文號召全國的共產主義者“急急組織一個團體”,這個團體是“平民的勞動家的政黨”,要擔負起“中國徹底的大改革”的責任。1921年,中國共產黨宣告成立,這是中國近現代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件。李大釗同志為建黨所作的重大貢獻,使他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李大釗同志是黨成立后革命運動的重要領導者。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李大釗同志代表黨中央指導北方地區黨的工作,并擔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區分部主任,在黨的三大、四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他領導宣傳馬克思主義,開展工人運動,建立黨的組織,掀起北方地區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他認識到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依靠力量,明確提出“中國的浩大的農民群眾,如果能夠組織起來,參加國民革命,中國國民革命的成功就不遠了”。他認識到武裝斗爭的重要性,親自出面做馮玉祥等國民軍將領的工作,推動他們參加國民革命。他認識到欲要完成中國革命,必須建立統一戰線。1922年至1924年,他受黨的委托,奔走于北京、上海、廣州之間,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為建立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作出重大貢獻。他領導北方黨組織配合五卅運動,配合北伐勝利進軍,開展反帝反軍閥斗爭,為大革命勝利推進作出卓越貢獻。

    李大釗同志不僅是一位偉大的革命者和戰士,而且是20世紀初我國思想文化界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留下大量著作、文稿和譯著,內容涉及哲學、經濟學、法學、歷史學、倫理學、美學、新聞學、圖書管理學等諸多領域,為20世紀中國的思想文化建設作出重要貢獻。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他的遺文卻將永住,因為這是先驅者的遺產,革命史上的豐碑?!?

    1927年4月6日,李大釗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獄。他受盡各種嚴刑拷問,始終堅守信仰、初心不改、堅貞不屈、大義凜然。同年4月28日,李大釗同志慘遭反動軍閥絞殺,犧牲時年僅38歲。

    ……………………………………………………………………………………………………………………………………

    趙紉蘭(1884年1月21日-1933年5月28日),李大釗妻子,一位有高尚道德和偉大品行的女性,為中國革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中共河北省委于1936年6月追認她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李大釗正是從自己妻子趙紉蘭的身上發現了女子的“平和、優美、慈愛”;也正是從自己的夫妻生活體驗中認識到,一個和睦的家庭,決不能缺少具有這些良好性格的主婦。這是他一旦注意到婦女問題后,便不遺余力地去加以探討、呼吁的重要原因和動力。

    將趙紉蘭同志的職業定義為“革命者”,更代表著在我們的黨和人民眼里,她始終是一個獨立的、大寫的人。她當是李大釗同志的妻子,是她的憨坨的阿姐,是六個孩子的母親,但是,她對中國革命的貢獻讓她被追認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她在后人的記憶中,也不該只是“李趙氏”,不會只是“李夫人”1983年,李大釗烈士陵園于萬安公墓中修建,趙紉蘭的靈柩隨同李大釗的靈柩遷葬至陵園的墓地上,墓碑上的鐫字由原來的“李夫人墓”改刻成“李大釗夫人趙紉蘭同志墓”?!摆w紉蘭同志”,是對這位杰出女性最確切的稱呼;革命者,是定義這位杰出女性所做貢獻的最恰當職業。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網易
  • 百度
  • 大眾網
  • 99热最新区域名获取,99视频国产精品免费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 夜色,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
  • <menu id="64gkg"></menu>
  • <menu id="64gkg"></menu>
  •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